2014年,第二届V时代青年艺术展,树美术馆V时代
V时代的艺术繁星
上世纪70 年代末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星星美展”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先河,不仅仅是在突破艺术本身的禁锢,更让大众对审美和表达的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青年艺术家们也成为了“前卫艺术”、“先锋艺术”、“实验艺术”的最主要推动力。历史上星星画会的"青年”们早已成为现如今的大腕,成为改变历史的先驱,但历史永远不会止住脚步,当下的青年们正在创造着新的可能,新的历史。
进入2014年,“马上”的节奏是令人感叹的,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惜乃至意识形态,“互联网里维”让所有的不可能都成为可能。如果说2012年大家还处在“末日未末,明日未明”的状态中,那么今年,大家已经能深切的感受着时代正在全方位的转折。每个机构或个人的身份、话语权以及能指的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展,比起“权威”,人们更加相信众人和自己的判断。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很难再重现,而浮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是漫天的繁星,诸多的星光构成了各自的星系,这与当下的微圈子文化颇为相似。
青年艺术作品中隐含着潜文化意识,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表达来自各白体验结果的声音。业界的前辈们无数次试图制定标准去评判他们的好坏,寻找其中的英雄,继以谭估其市场价值,而当我们面对每一件艺术家为之付出情威和智禁的作品。却很难以冰冷的标准去衡量它。“繁星奖”之所以邀请了包括批评家、策展人、画廊、拍卖行、美术馆、媒体在内的三十位评委参与评审,希望能够借助不同角色的评审角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判,并不划分作品的形式类别,只关注艺术的共性,从原创性、时代性、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情感投入五个方面进行考虑而得出分数获得人围艺术家的名单:而在奖项评选时是要通过原作给人们带来的最直观的体验和威受进行评判,艺术品与观众的直接对话是艺术品真正散发魅力的唯一方式。
与中国当代艺术前20年不一样,当下的青年艺术家已经全然没有了那个年代的特殊经历,取而代之的是而对市场的左右,他们在创造上没有了意识形态的慧智,却也难以在舒适的环境中突破如此造成从教育到艺术家的市场化循环方式,这让众多前辈堪忧,中国艺术的未来方向在哪里?在整星的评宙过程中,评悉们针对青年艺术发展的问题也进行了多元的讨论,我们就此真切的期待繁星奖能够让更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脱颖而出。同时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于飞
20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