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Path of the Senses, Millennium Time Gallery

人性深层的思考与祝愿——兰一的绘画艺术

     兰一很早就对卡通绘画产生兴趣,并将卡通引入自己的创作当中。他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95级油画系。虽然是其中最早画卡通的 一个,但是兰一没有一直画下去。他说: 有些作品、有些感觉、有些事情只能是那时那刻,时过境迁之后, 会有新的东西吸引我去关注去表达,我不会刻意回避以往的痕迹,也不会停留在过去,让它自然的保留,自然的变化,而我是自由的。

    1999年,刚刚毕业的兰一毅然选择去法国留学. 攻读空间艺术专业。出国以后,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分,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并对人性的深处产生关注,对艺术的自由产生一些新的看法。他追求一种自由驾驭的境界,形式手法被作为表层的技术性手段来 看待。过去、现在、将来在他的作品中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受任何风格或教条的束缚。在他的画面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过 去的痕迹.没有一味为了追求新奇而强行剔除.并顺其自然的注入新的因素,如法国超现实的创作手法和形象以及表现主义的手法。以强烈的画面形式及细节处理,加强题材的寓意,引发对人性深层的思考,对人性深处的畸形的、诡异的、怪诞的意念进行揭露。

     兰一早期的油画作品卡通风格明显.画面形式纯净漂亮。后期的作品中出现颜色鲜艳夺目的条格,以及-些由重叠五角星构成的 图形,这是他个人独特气质在绘画上的体现。兰一的绘画浓烈、 张扬、肯定,而现实生活中的他又是非常两面化的,激越的思考和沉稳的性格之间的矛盾时时侵扰着他,并迸裂出新的矛盾和思考。他的大幅平涂作品,出现很多城市生活题材,如都市年轻男女、汽车、高楼大厦、爆炸场景.但是他又抵制波普,拒绝在画面中出现广告牌等物品。

     精美的视觉图形,赋予深层寓意的题材.这是兰-的绘画风格。他有强烈的欲求去探究生命和人性,这在他近期的人性系列”作品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而这些灵魂触动和思考强烈吸引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创作并持续深化进去。而以往,他是从来不画成组作品的,他认为那只不过是重复和复制。在他眼中,人性深层是诡异的、畸形的、怪诞的、矛盾的,这个世界是破碎的、混乱的、无序的,而他期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去从深层体验人性,期望通过自由之境的艺术、文化之间的共容、互动交流,使人类社会朝向更加稳定、有序、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不再有隔阂、对立、冲突、极端,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这是他心中的美好祝愿。

 

-MUSSE艺术






逸韵

     当代艺术在以社会学叙事取代美学叙事的冲动中走向喧嚣,到处充斥着直白的观念、宣泄的情感、轰动的事件。 贺祖斌的绘画与众不同,它们让直白的观念变得隐晦,让宣泄的情感变得矜持,让轰动的事件变得平静。贺祖斌的绘画,再次应验了"柔弱胜刚强"的 道家智慧,也暗合丹托(Arthur Danto)所谓艺术界的风格总是成对出现的论断。

     贺祖斌的绘画,让人有-种抑制不住的近距离观赏的冲动。我们在画面上看到的人物,仿佛生活在另-个世界:它既不是科幻大片中的穿越太空的另一个星球,也不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空间的奇幻世界,而是穿过漫长的时间隧道所看到的中国文化世界。对于熟 悉中国文化的来说,画面上的人物似曾相识:他们是-些超然于世的隐士, 超尘脱俗的逸士,超迈风流的雅士。这些人物, 我们在伯夷叔齐的传说中见过,在屈原的辞赋中见过,在《山海经》中见过,在《世说新语》中见过,在明清笔记小说中见过。然而,当我们翻开中国人物画史之类的图书时,我们看到的多数却是另外的形象:他们衣冠飘飘,气宇轩昂,瘦骨嶙峋,甚或凶神恶煞。直到有 天我翻开于连(Fran?ois Jllien)的《不可能的裸体》(Impossible Nude)里面有几张春宫图的插图,才看到某些类似贺祖斌作品中的人物原型。

     对于今天看惯了受古希腊传统影响的绘画和雕塑中浑身长满肌肉的人物形象的中国观众来说,春宫图中所描绘的那些人物形象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错愕甚至自卑,因为它们会让我们得出这样的推论:要么祖先的体格过于羸弱.要么祖先的绘画过于落魄。然而,法国人于连却告诉我们,如果了解了中国画的目的,就不会得出这样的推论。根据于连的观察,西方艺术的目标是静态的形式,中国艺 术的目标是动态的气韵。静态的形式适合用人体(nude) 来表现,动态的气韵适合用衣饰来表现。- 旦人体运动起来,就成了赤身裸 本(naked) ,因此追求动态的中国艺术中只有身着衣冠的人物,没有一丝不挂的人体。即使在春宫图中,我们见到裸体,人物的身体 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画家们在刻画周围环境上下的功夫,远远超过在刻画人体上下的功夫。总之,中国画对人体的忽视, 源于中国画追求气韵生动的目标。

     贺祖斌沿袭类似春宫图中的人体原型,既不是因为他的造型技术欠缺,也不是因为当代中国人体格羸弱。贺祖斌毕业于湖北美院油画系,那里培养出来的画家往往具有超强的写实能力,贺祖斌也不例外。70后的贺祖斌没有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更没有见过“东亚病 夫”, 他所见到的中国人没有发育不良。因此,贺祖斌选择这种人物形象,有他自己的艺术上的独特考虑,他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在贺祖斌的人物形象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渊源。在这里,中国文化被表现成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属于 过去的理想世 界。文化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被放大了。贺祖斌通过弱化人物的肉身性, 成功地表达了传统文化的超现实感。

     贺祖斌绘画之所以能够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超现实感,关键不在于通过弱化肉身而与现实保持距离,而在于选择了全然不同的视有。今天许多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也通过弱化肉身而造成与现实的间离,但它们并没有成功地传达一种超现实的感觉。比如,中国画中的高士图,尽管也塑造了与现实不同的人物形象,但它们并没有传达出明显的超现实感觉,其中的原因在于,这些绘画中体现的视角仍然是正常的男性视角。就传统绘画而言.春宫图与高士图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视角的区别,即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的区别。春宫图并不是被供奉男性统治的庙堂之上,而是被女性收藏为压箱之作,它们所展示的视角多为女性视角。流行的中国人物绘画史之类的书籍之所以很少讨论春宫图,原因在于这些学术著作的视角依然处于男性的统治之下。尽管贺祖斌是男性画家,但是他却独辟蹊径地采取了女性视角来看世界,从而让他的绘画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了双重的间离,产生一种强烈的超现实感觉。

     贺祖斌笔下的人物尽管有性别的区别,但人物的性别标志不是十分明显,而且男女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在今天这个男性中心主义的时代,那些弱化性别标志的人物好像都具有女性特征。由于男性中心主义背后其实是人类中心主义,因此弱化性别标志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与自然更加亲近。由此,在贺祖斌的绘画世界中,经常出现的是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女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对话。那些呵护生命的大手和象细胞一样无漏圆球,都是女性的象征:加入对话之中的山石、植物和动物,暗含着对自然母亲的推崇。贺祖斌的绘画塑造的视角形象,成功地消解了男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由于贺祖斌采取的这种特别视角,因此他的作品所展示的中国文化也与众不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许多不同的侧面。今天许多艺术家注意到中国文化中的风骨、忧愤,雄强,苍茫、苦涩、朴拙、荒寒等等方面,其实这些都是从男性视角中看到的方面。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更高级的层面.那就是逸趣与韵致。只有在完全超越了功名利禄之后,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在这种境界中,男性关心的宏大叙事烟消云散了,女性重视的伤感、情调之类的小事变成了头等大事。贺祖斌的绘画通过对日常小事的放大,唤起了我们的归根意识。老子哲学中推崇的玄牝、食母、守母等观念,在贺祖斌的绘画中得到了形象的表达。

 

于北京大学蔚秀园

 








 















Copyright © 201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ICPICPICPICPICP Website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