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他的最佳时机是20年前,其次是现在

文章来源于Hi艺术 ,作者李忆红

 | 李忆红
摄影  | 董林

图片提供 | 兰一·LAN  白洞画廊

版式设计 | 乐天

图文未经《Hi艺术》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兰一(LAN),四川美术学院95级油画系的一个“怪才”。2006年,法国留学七年后的他彻底回国,在北京建立工作室。学生时代,他几乎不做任何形式的系列化创作,反叛的性格、天马行空的多材料绘画尝试让他在学院教育体系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就在那个懵懂时期,他幸运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川美毕业展上,兰一的巨幅组合作品《捕鼠记》以黑色“绕绕线”勾边,荧光红色平面构成鼠群与云朵两大阵营的战争场面,引起一阵轰动。那些肆意变幻形态、象征着生命轮回的神秘符号——“绕绕线”,是他为往后几十年的艺术生涯编织的一张“生命之网”,没有出口也没有入口……

认识兰一,最佳时机是20年前,其次是现在。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请他为观众做一段自我介绍,而他只是说:“很简单。去我的展览看我的作品,你就认识我了,并且会让你永远记住。”

文末附《捕鼠记》和艺术家各时期作品图。





肖像.jpg

                艺术家兰一于北京CALACALA工作室  摄影:董林




              
是艺术家也是画廊创始人
白洞是他的出口



兰一告诉我们,刚回国那会儿曾有与他同龄的画廊主在看完他的全部作品后说:“兰一,你会成为两种艺术家,要么立刻成为明星,要么就会成为像齐白石一样的人物。”


空降到中国当代艺术黄金时代的开端,又退出市场沉寂多年,面对那个预言,兰一此刻的真实想法是:我没做好准备在那个时候就成为明星,但也没有必要熬到60岁才出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法国PARIS巴黎兰一街头摆摊卖画  2003.jpg

             兰一在巴黎街头摆摊卖画 2003





兰一到底是谁?他想用他的艺术做什么?在拜访他的工作室之前,我们对这位45岁、曾闯荡法国并已占据一席之地的艺术家充满了好奇。伴随他的叙述,我们重温神奇的千禧年,掉入“绕绕线”的平行宇宙。


这个春天,基于兰一不着边际的想象力、惊艳的场域化艺术组建而成的“白洞画廊”悄悄诞生,一场走向新世界的展览将他的故事娓娓道来。




_DSC2257.jpg

             艺术家兰一于北京CALACALA工作室  摄影:董林



微信图片_20220426143622.png
       白洞画廊核心 从左至右:周晨先生,曹雅薇女士,兰一先生,策展人冯兮先生



WechatIMG96.jpeg

640.jpg

640.jpg

             兰一 · LAN “白洞宇宙观 第一季:绕来绕去的线索” 白洞画廊展览现场


640.png
             白洞画廊团队及兰一创作团队在展览现场

   



“白洞画廊就在我们现在坐的这张沙发上创立。”对于共同创始人这一身份,兰一的兴奋和自豪难以掩饰。“白洞”这个名字源于他20年前在法国做的一项艺术主题的研究。当时他在法国BESANCON贝桑松高等美术学院主修空间与物体造型,教授布置了一个空间研究的创作课题,由于对宇宙和生物的生命状态极其着迷,兰一找到了很多代表生命、宇宙、空间的词汇。“白洞”一词脱颖而出,连教授也觉得新鲜。


白洞是宇宙中一个未知的能量场,与黑洞吸收外部能量不同,它向外部发射着物质与能量,是一种反向的释放。这种反向释放就像白洞画廊未来想要实现的乌托邦,他们渴望释放出能量并作用于社会。




640.jpg

640 (2).jpg

640 (3).jpg

640 (4).jpg


640 (5).jpg

             兰一 · LAN “白洞宇宙观 第一季:绕来绕去的线索” 白洞画廊展览现场



第一季的展览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回顾展,策展团队找到了“绕绕线”这个主体语言,将其历史轨迹进行梳理——它是由方法、到方法论、再成为实现梦境与想象力的工具。除了综合材料(包含荧光颜料等)的架上装置绘画,现场还有许多震撼的雕塑、动画和场景设置。

兰一用绕绕线将梦境归纳到植物的“身体”,硕大的植物雕塑的神秘样式和生命体征完全无法被识别,向上攀沿的绕绕线似乎在向太空发射某种信号。绕绕线的栈道弯曲着经过展厅的路径,与墙面的绘画链接,好似生命之河轮回的驿站。站在栈道的荧光之上,观众被带入了全新的艺术场域,身处光明与黑暗的两个世界,眼前骤变的景象令人惊叹。


640 (6).jpg

      《The Queen》 200x3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640 (7).jpg

             兰一 · LAN “白洞宇宙观 第一季:绕来绕去的线索” 白洞画廊展览现场

640.jpg

            兰一在白洞画廊展览现场 绕绕线图案全套服装、鞋由艺术家亲手绘制





              
极简到极繁,抽象到具象
绕来绕去的生命之线




追溯到兰一童年时的无意识书写创作,类似绕绕线的符号其实早就萌芽了。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深受中国传统书法与篆刻的熏陶。小学初中时,他在课本上画的那些绵软、圆润的、周围有往下流淌的黏液的字体与绘画是绕绕线的雏形。


到后期,兰一在许多人物画中用“圆绕绕线”和“方绕绕线”来表达明暗转折和人体结构。如进川美画的第一张人体画,柔美、生物化的线和连续几何形、坚硬、有力度的线在画面上共生,策展人冯兮认为那张画与当时其他的学生作业截然不同。





640 (2).jpg
            《人体》布面油画 1995




那时,兰一对植物生命体的情结也若隐若现。大一,他在黄桷坪街头租的工作室(小平房)里创作了一幅同时结合植物和绕绕线两个元素的画。兰一回忆道:“我坐在门口画夜景,屋里的一束灯向外投射出一道影子。当时脑子里突然出现了幻觉——地缝里长出来一株奇异的植物,我立马把那棵植物画了下来。”


兰一认为自己的灵感来源总是神经质的,有时有点恐怖但并不变态。比如植物的茎会像绕绕线一样从地缝里飘出来,上面长出齿状的、张牙舞爪的花,周围还有几片女孩子纤细的手指状的东西。所有同学都在写生的时候,他却用臆想的景象去画人体,难怪美院罗中立老师常说“这孩子是个怪才”




640 (3).jpg
               《写生/我的工作室门口-地缝中的怪植物》 布面油彩、水彩、油漆笔 1996



“早期的形象被强化,直到临出国之前,纯粹的绕绕线出现了。”1999年毕业后,仅从川美到法国的大半年里,兰一在巴黎创作的形象已成熟到跟现在差不多了。在一张半米见方的桌子上绘画,线条开始衍生出新的形象和含义。兰一用鹅毛笔在纸上不间断地用线构型,一笔到底,流畅的线条通过疏密、粗细变化造就生动画面,甚至形成了他生命的图案,比如细菌、细胞、器官。



640 (4).jpg
                          兰一的画桌 巴黎 2000

640 (5).jpg

640 (6).jpg

                   兰一·CALALAN “白洞宇宙观 第一季:绕来绕去的线索” 白洞画廊展览现场


从极简向极繁又向抽象变化,绕绕线自身也成为一种形象:时而是怪兽、蝙蝠,时而是变异的自画像,时而又是生命本体或某个形态的皮肤,甚至用它来改编欧洲古典名画,包括直接覆盖了一对清代仕女图。


千禧年后,沉浸在充满新潮视觉语境的法国,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予兰一更加自由、野生的创作状态。大胆的用色、丰富的叙事、细微的生活感悟和对社会议题的批判都体现在那一时期的“绕绕线”及其他作品中

 



图片

            兰一在法国各时期的涂鸦作品 1999-2002



640.png

         法国CHALON-S-S【屠宰场/夏隆在街头艺术基金会】兰一工作室一隅  2001-创作《人类》






留法期间,绕绕线作为主体线索引导他做出了更多身体性的创作,多变的形态成为一种符号化的图腾,出现在三维立体的雕塑或公共建筑空间进行“侵略”和“破坏”,甚至作为一种定制画框出现。同时,中西艺术观念的融合跃然于画布,比如绕绕线版的埃及金字塔,同时也有中国汉代墓室壁画中的代表——汉画像砖的图式,他用抽象的线条表现具象的图案,为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艺术赋予新的生命。



和其他留学生一样,刚到法国兰一的生活处境十分窘迫,直到通过各种机缘巧合,遇见了几位关键人物才得以改善,尤其是他的那位“天使”QUENTIN先生。关于法国求学之旅的传奇七年,兰一有说不完的故事……




图片

           兰一于法国BOURGOGNE勃艮第大区CHALON夏隆期间 2001-2003



从阴暗的地下室 艺术园区的屠宰场
到森林深处的古堡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从2006年回国建立工作室到今年加入白洞画廊,这期间你在做什么?
兰一(以下简写为兰):其实当时回国有特殊原因,是为了我的一个忘年交。他是法国雅高ACCOR酒店集团大中华区的总裁,2005年跑去巴黎,把我劝回来帮助他进行雅高在中国酒店规划、布局的设计工作,所以我是带着任务回来的。一直担任他们的艺术设计顾问,到现在大概15年。



因为我是纯艺术、油画出身,又去法国学空间造型,所以我的理想始终在于纯粹的艺术。有人让我建立一个设计公司,我没有那样做,最终还是遵循自己内心的热爱,当了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Hi在法国的经历可以展开讲讲吗?遇到过哪些关键人物?
:刚开始我在巴黎(法国北部),待了两年就从巴黎来到南部勃艮第大区。那个时候我都是在地下室工作,古老的房子没有灯,完全摸黑走下去,有时候还会遇到在墙角蹲着的流浪汉和不经意朝我吼叫的狗……那个场景很恐怖。我摸着墙走过长长的黑暗过道去开房间门,打开之后就是一个单间,冬天也没有暖气,幸运的是我小时候在西北雪地里长大,所以对寒冷极其有抵抗力,裹着毯子就能熬过一个个冰冷的冬夜。后来我遇到了QUENTIN先生。



640.png
         法国CHALON-S-S夏隆兰一地下工作室 2001

640 (2).png

        法国CHALON-S-S夏隆兰一地下工作室  2001






Hi那个地下室是你的生活空间加工作室吗?
:是。当时我还不能靠作品维持生计,所以要打很多工,从保姆到餐馆工到装修工、冻库工、红酒庄造酒工都干过,也在外面画像,甚至准备去当雇佣兵。但是除去打工的时间,我从来没有停止过画画。地下室的“家”跟我最大的画一样大,那个时期三米大的创作都是卷着的,因为没有地方搁。开始作画的时候就把我的军用折叠床折起来靠墙,再把画布铺开。我买的现成画布刚好打开就是房间的大小,周围还有一圈可供走路、放颜料、音箱,再难也不能缺少音乐。



640.jpg
           兰一在法国勃艮第MACON马贡酒庄制酒 2002




2000年初的大型绘画,都是趴(站)在画布上画出来的。而且画的时候没有概念,人完全没有地方退后俯瞰它,整张画的创作是在脑子里进行的,我在脑子里形成了一个3D的效果,通过大脑对3D景象的反射去创作,类似现在的VR技术(笑)。



640 (3).png

         法国巴黎兰一工作室 2003


640 (4).png

        法国CHALON-S-S【屠宰场/夏隆在街头艺术基金会】兰一工作室HETAYI涂鸦组/兰一创作《小蜜蜂》 2002



Hi什么时候才摆脱了那样的困境,有自己正式的工作区域?
有一天晚上我在酒吧喝酒,旁边坐了一个法国人,他了解到我是一个画画的就非常想去看我的作品,我说“好”,就把酒杯放下。凌晨,路上空无一人,我们打着手电筒走到地下室,一路上他都用奇怪的眼神看我。我打开门邀请他进去,他就站在门口说:“我不进去了,你把画打开给我看吧。”我心想他进去也没地儿站,我就把画一张张从地上卷开,铺开一张看完,卷上立起来再把第二张铺开,反复看了很多作品。他愣了许久说:“明天一早你到我办公室来。”留下一张地址,他便离开了。



第二天我准时到了他的办公室,他已经在等我了。那地方是个屠宰场改造的艺术区,有点像798的概念。后来得知那是一个艺术基金会支撑的艺术区叫做“Chalon Dans La Rue夏隆在街头艺术基金会”,给我地址的这个法国人就是基金会的主席,大家叫他“QUENTIN先生”。





640 (2).jpg

           法国CHALON-S-S【屠宰场/夏隆在街头艺术基金会】主席QUETIN先生 2001




Hi:那是个什么样的艺术区?
艺术区中央有一个庞大的厂房,每周六晚会有从欧洲各地来的地下摇滚乐队的演出。QUENTIN先生带我绕到大厂房后门,在一排小厂房中打开一间请我进去。100多平米的空房间,有大钩子和轨道吊在天花板上,这个屋子以前是用来杀牛的屠宰间。就在那,我跟他讲了我的过往经历,他说:“从现在开始这间工作室归你所有,我们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你就从地下室搬出来在这安心地创作。”我瞬间泪流满面冲上去抱住他说:“你是我的天使。”




640 (5).png
     法国CHALON-S-S【屠宰场/夏隆在街头艺术基金会】入口左右兰一涂鸦小怪兽标志 2002



神奇的是,这个工作室无法锁门,只要我人在里面,门永远是敞开的。艺术区有各种各样的戏剧家、杂耍人、音乐家、电影编导、艺术经纪人出没,QUENTIN先生随时随地带人进到我的工作室,临走时没有一个人不买画。由于他对我艺术的敏锐度和喜爱使我逃离了这一年多的黑暗生活,从而有了自己的免费独立工作室,也由于他,2002年我得以逐渐走入靠卖作品为生的职业化道路。“Chalon Dans La Rue夏隆在街头艺术基金会”是我真正靠卖艺为生的起点!





640 (6).png

          法国CHALON-S-S【屠宰场/夏隆在街头艺术基金会】兰一工作室一隅  2002-我的朋友们


640 (7).png

          法国CHALON-S-S【屠宰场/夏隆在街头艺术基金会】兰一工作室一隅  2002-我的翅膀


640 (3).jpg
          15年后中国归来重返法国CHALON-S-S【屠宰场/夏隆在街头艺术基金会】兰一工作室 2016



Hi后来呢?在那待了多久?
:后来更关键的人——JEAN·LOUIS夫妇出现了,他们就如同我的“法国父母”一样。我在艺术区的工作室待了两年左右,他们的出现成了我离开这个地方的开始。JEAN·LOUIS先生在更南部的地方有一座城堡,他把整个二楼重新装修,地上铺满了毛毡,给我用作工作室,把我从艺术区接到他的城堡进行创作。那座城堡在森林里,被一大片草场围住,草场和周边森林都属于他,草地里养了十几匹马。

Hi他们是在基金会的那个园区认识你的吗?
:对。他到我的工作室来看我,极其喜欢我的作品,就说“我想给你提供一个更好的条件去创作”。这个城堡是我们几十年友谊的起点,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年他给过我很多资助,生活上和创作上的,包括不停地买我的大件作品,从那以后我算是步入了“正轨”。



640 (8).png

               法国MACON马贡NANCELLE城堡兰一工作室外  2002






Hi那后来是怎么进到BESANCON贝桑松美术学院继续深造的?
我的好朋友严培明先生(DIJON第戎美院的教授),他推荐我去BESANCON贝桑松美院,说“非常当代,很适合你”。他将我引荐给BESANCON贝桑松美院的院长,因为在中国已经有过良好的艺术基础,我就从三年级开始入学。周围同学很羡慕我的作品成熟,教授也时不时把我的一批作品拎出来放在圆形大教室,让全年级的同学来观看讨论




我跟我的教授进行过一次非常激烈的、面红耳赤的争论,关于中国和欧洲的美术教育。他非常反对教条式的绘画学习,但那个时候我可能碍于面子,想维护自己的国家。当天回到家,我花了整个通宵画出20多张素描(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同一个物体),第二天拿给教授看。最后,他把20多张素描贴在墙上对全体同学说:“你们都要像LAN一样去思考。”



640 (4).jpg
          兰一在巴黎工作室创作《枪手与花》  2003


父亲翻译的整本《进化论》
是我最宝贵的读物


Hi在法国那段时间,你的创作内容主要有哪些主题?
:其实我个人很想做装置,我的老师也曾经非常认真地看我的草稿本,得出结论:兰一你应该成为一个装置艺术家!我的草稿本也成了他的教学范例。但那个时候很苦,我没有太多的钱去做装置,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我一直没有停止画草稿,我想有一天总会实现它们。同时期我的综合性材料表现的绘画占比最多,尺幅都挺大的。这些画可能带有街头性,因为我曾长时间在街头涂鸦。它带有很多书写性,也有新表现主义方法






640 (5).jpg
           兰一装置作品《RNA聚合》 综合材料 2008 / 绘画《人类》布面综合材料 2001 
         “幻想中国”展览现场 2008




640 (9).png
             法国BORDEAUX波尔多友人家涂鸦小怪兽(小怪兽说:继续!这是超级皮埃尔)2002



除了涂鸦式的、掺杂我的绕绕线符号的作品,还有很多肆无忌惮的绘画。回国之前的那些年,我做了很多大型的创作,一批纸上绘画成为我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很多人都很喜欢那些充满想象的、梦境式的、符号化的作品。



图片
             兰一绕绕线“怪兽老师”下楼 法国巴黎15区 2001


Hi这种想象能力,从中国到法国有没有变化,比如说哪个国家对你有更多的冲击?
: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了这种充满视觉语境的新国度,肯定会受到强烈的冲击,想象力进一步被打开。我突然发现其实我在国内的创作是对的,你可以把它变得更加强大了,因为你得到了更多灵感和信息,看到了更多丰富而疯狂的图像。当然并不受它们的干扰,反而过去在中国创作的这些形象更加巩固、猛烈、具有变化性。

在法国时期,绕绕线从纯粹的抽象的变成了各种形象,然后变回它自己。有一段时间我在街头画了很多的绕绕线,我把路牌、汽车、别人家的门画成了绕绕线,都是半夜去画的,画完就跑。



图片
              兰一在法国各时期的涂鸦作品 1999-2002





Hi2000年以后,你的绕绕线作品的叙事性明显加强,如何理解它的叙事性?


:2000年的时候我到医院去给自己拍了个胸部CT片,胸片上身体的部分用银色的绕绕线画满了,然后再把它反转过来,一个很神奇的影像出现了,线变到了身体里面。这次展览我也用一个灯箱把它呈现出来了,从前面看绕绕线就在胸腔里面,外面是我的肋骨,绕绕线被赋予到我的肉身中。那时起这个符号开始带有侵略性,就像有一个触手到处蔓延吸附,让我神经一振。



640.jpg
                 兰一的绕绕线Ⅹ光胸片 2000



Hi你的创作主线是生物、生命和生态,这“三生”为何会成为你的母题?


:我的父亲十分热爱科学,小时候在西北他给过我一本仅有的生物科技读物,现在看来里面的插图极其简单、朴实。上学后,父亲给了我他亲自英文翻译的达尔文《进化论》手稿,让我认真阅读。我父母都是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前身)毕业的,我父亲文革前曾经想做战斗机飞行员,也想做轮船的舰长,他通过了层层考试,结果最后都被家庭成分给刷了下来。


640.jpg
              兰一的生物口罩 2020

从西北三线调回城后,那时有条件了,我最爱读的杂志是《奥秘》。关于大自然宇宙的纪录片也是我的最爱,我是一个超级科幻迷。很巧的是,我最终找到绕绕线的一个生物形态——“地球生命之树”,它是地球生命的起点到现在的生物演化史。这个树的根部是地球最早的生命,人类是这棵树顶端树梢上的一片小树叶。而树根最底部(开端)的最原始生物是“变形虫”,它就是绕绕线的形态样子。



640.png

          兰一在法国CLUNY艺术中心个展“天堂在我脚下”现场 2002



Hi:“裸花”系列和“乌托邦”系列中,都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子,如宋代折枝花和北方山水画样式,你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
:我很喜欢山水,可能是我在祁连山脚下黄河边长大的缘故,它作为中国的古典艺术绝对不亚于古典肖像画在欧洲美术史中的地位。“乌托邦风景”中用了史无前例的方法,我觉得没有必要自己再去塑造山水的形,因为古人已经画到极致不可能再超越了。所以我用最喜欢的山水画大师的形式语言去表现不存在的色彩与线条。

Hi:这个系列只有十张作品,为什么没有画下去?
画完第一张,是我想表达的样子,第二张迅速画得非常丰富。我用荧光黄代替文人用空白表现的湖水,在水中用线条勾勒,画面变得非常当代、科幻。在展览现场,用荧光灯一照山水会发光,所有人都惊讶了。在色块之上,我还发明出了裸眼3D的一种勾线法,看上去像能用手触碰到的立体线条。大家都希望我能够继续画下去,但画到第十张的时候,它就已经不能再成熟了,我也不想再复制。



640.jpg
640 (2).jpg
【乌托邦风景7号Utopia paysage n.7】180x92.5cm,布面丙烯、乙烯、金漆、银漆,2012年.jpg
【乌托邦风景10号】,180x85cm,布面丙烯、乙烯、金漆、银漆,2012年.JPG
兰益~LAN-Yi【乌托邦风景10号~Utopia Paysage NO.10】,180x85cm,布面丙烯、乙烯、金漆、银漆,2012年的副本.jpg
“乌托邦风景”系列作品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禁不住万人注视
就成不了大艺术家


Hi未来你的许多装置项目可能会扩展到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的其他艺术家相比,你的特点或优势是什么?
:对于建筑艺术家,他的创作能够最大化地实现是更重要的。因为它都需要别的单位支持,有很多限制。对于场域艺术或者是空间艺术、公共艺术来讲我们其实是抽象的,这些自由的空间可以成为被欣赏的东西,也可以成为被使用的东西。我(创作的作品)可以像绕绕线一样到处变化、蔓延,到大自然中去实现,让它成为大地艺术;独立的作品和区域性作品,也可以在公共空间做,让它成为公共区域艺术,方法是多样的,空间也是多样变化的,我们选择我们要的。优势就在于此,我是自由的。



法国BORDEAUX波尔多兰一大西洋  2002.bmp

                兰一在大西洋岸边 法国BORDEAUX波尔多 2002 





Hi你的创作逻辑非常成熟,也很自洽,白洞画廊未来也会成为你作品的一个孵化器,相信你一定做足了准备。你如何看待自己与观众的关系?
:从开始学画画起我就一直在被关注,总是在他人的注目下工作。包括CHALON夏隆的工作室,从来没有缺过观众,当然他们也不会打扰到我。有一次我停下笔踩在画布上站起身,突然发现背后有几十个人围着我看我画画。我在巴黎圣母院画像的时候全世界各国的游客都在我背后盯着我。我过去三十年的绘画经历和未来的创作道路,所有的工作都要在众人的注视下进行和完成。艺术就是要用来让人看的,如果你禁不住万人注视,可能就成不了大艺术家






成都与启蒙老师何多苓先生 1995.bmp
           兰一(左)与启蒙老师何多苓(右),成都,1995




法国PARIS巴黎兰一与黄永砯先生  2000.bmp

           兰一(右)与黄永砯先生(左),法国巴黎,2000



法国PARIS巴黎兰一与老师罗中立先生  2003.bmp

             兰一(左)与罗中立老师(右),法国巴黎,2003



Hi你刚回国那段时期,恰逢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强势崛起,而此后又遇到了金融危机回到低迷状态,作为亲历者之一,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那个时候我觉察到中国当代艺术好像在一个折腾的边缘,于是2006年我结束在法国的所有工作,正式回到北京。在北京酒厂艺术园工作室的那一阵,就像回到夏隆工作室的状态。我把门全部打开,每天都会有很多人进我的画室安静看一圈再出去。

当时我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是空降的,很多人接受不了。像我的那些同学学弟学妹们,他们很自然地从学院毕业,然后和本土画廊合作。但我和当时的环境有一种隔阂,很难百分百地和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气质相吻合。




《繁衍》兰一_纸本墨汁_2002 .bmp

《繁衍》兰一_纸本墨汁_2002  .bmp

          《繁衍》纸本墨汁 2002



Hi:周围的朋友、艺术家们怎么看待你回国之后的发展?你们有交流过吗?
大部分对我的评价是需要再等等。黄燎原先生说过,对于我和其他的海外中国艺术家来讲,回国得不到缓冲是个糟糕的现象。现在我很开心可以被很好的接纳,因为当代中国更开放更具国际性。其实并不遗憾,毕竟我看过世界了,毕竟我及时空降到了中国当代艺术最神奇的时代的开端,全身经历了这一段时间

房方先生曾经来到工作室和我聊了很久,看完我的所有资料后说,兰一你会成为两种艺术家,要么你立刻成为一个明星,要么你就会成为像齐白石一样的人物。我觉得我没做好准备在那个时候就成为明星,但也没有必要熬到60岁才出头,现在这个后疫情时期就是最好的时机。



北京【海兰堂】兰一工作室 2006.jpg

      北京酒厂艺术园【海兰堂】兰一工作室 2006



Hi你最终追求的是什么?
:我最终追求的就是让我的想象力、让我对于艺术的热爱直至疯狂的感知能够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职业艺术家最应该做的事情。名声和金钱对我来说并不会比它更重要,我的能量如果没能在活着的时候完全释放出来,我会很痛苦。

Hi表现出来的意思是被看到被接收到?
:不是,是把我想做的作品做出来,尽量能够落地,就像白洞画廊的这次展览。我有时候会一个人待在画廊布展,乐在其中,看到作品我都会有一种想跳舞的感觉,就是这么快乐。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能实现你想实现的价值。一个作品的实现也会让我周围所有的人感到兴奋,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Hi:此刻,如果让你对观众或读者做一个自我介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很简单。去我的展览看我的作品,你就认识我了,并且会让你永远记住!



兰一 · LAN
各时期作品
1993-2022




640.jpg
    《你好!向女人致敬》纸上圆珠笔 1993

640 (2).jpg

   《沦陷》纸面综合材料 1998

640 (3).jpg

                《捕鼠记》布面丙烯 1999

640 (4).jpg

         《细胞》纸面墨汁 1999

640 (5).jpg

     《我的世界之外》布面乙烯、丙烯 2001


640 (6).jpg

    《一个新的激情世界》布面综合材料 2001




640 (7).jpg

    《天音》布面综合材料 2002


640 (8).jpg

 《深夜,我看见黑暗空气中飞舞的小天才》布面油彩、乙烯 2003


640 (9).jpg

《黑鲨》布面丙烯、乙烯、水彩  2002


640 (10).jpg

 《我的四个变形朋友》布面综合材料 2002


640 (11).jpg

《四个头》布面综合材料 2002


640 (12).jpg

 《人性10之美丽死亡》布面综合材料 2008


640 (13).jpg

  《失忆11号》(140x180cm)布面综合材料 2010


640 (14).jpg

 《裸花10号之独食》布面丙烯、乙烯、金漆 2010


640 (15).jpg《万物1号》布面丙烯、乙烯、金漆、银漆 2013


640 (16).jpg

《裸花40号》布面丙烯、乙烯、金漆 2013


640 (17).jpg
  《裸花32号》布面丙烯、乙烯、金漆 2013

640 (18).jpg

“兰一的树”系列 材料、尺寸可变 2020-2022


640 (19).jpg“草莓效应”系列 材料尺寸可变 2020-2022

640 (20).jpg



640 (21).jpg


相关展览


兰一 · LAN:白洞宇宙观 第一季:绕来绕去的线索
展期:2022年4月23日 - 6月22日
空间:白洞画廊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国际艺术区红二号院H4

1fde89e1d0e2ac5a6dd2002cfba4a82.jpg


了解更多请关注艺术家兰一

qrcode_for_gh_3d4fe02c1274_344.jpg


Copyright © 201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ICPICPICPICPICP 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