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Beautiful Experience, Singapore Seasons Gallery

“美丽体验”之展览序言

      二十一世纪开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 方面,经历过“八五新潮” 等重 要历史事件的当代艺术群体,其艺术表现以惊人的速度熟知于全世界.并获取了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七零及八零后出生的艺术家,也在这-片晴朗的艺术天空之下,迅速成熟起来。

     一世纪的中国日新月异:不断地挣脱环境和文化传统的束缚而飞驰前行。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体验的极大丰富,多元混杂的文化体征也在不断突破传统教导中的事物标准和判断。七零、八零后的艺术家,在这样一种文化生态之下.表现出的是越来越强烈 的个体化意识。他们无意于“主流”或、非主流”, 体制” 或‘体制外” 的界定,更为遵从自我的价值体验。作品创作充满愉悦自我,成就自我的精神气质

   ‘’美丽体验”正是在这样- -个情境之中拉开序幕。”美丽” 在此是 以视觉的识别而引发的精神感受,所以体验” 美丽”的过程于艺术家而言其实是一种情绪、情感甚至激情的抒发过程。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们在面临当下社会文化的极度纷杂活跃的景象时,均表现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精神。他们以个人不同的现代生活及精神世界的体验角度出发.引发出对于各个社会个体单元的思考 和判断.并以-种积极的姿态展现出各自的不同的” 美丽”艺术主题。

     惠欣的作品直接取材于大众流行文化中的经典元素。他将这些元素平面罗列、重复拼接,并以主观色彩重新再现。整个作品看似 简单、直接,并不强调过多的社会或文化意义,但却是因为眩目,华丽和对于”经典” 的全新诠释带给了观者一种新 鲜的视觉刺激。可以说他是以个人对当下文化的体验来挑战社会流行美学中的常规定义.并试图挖掘出-种更新的美.

      陈渝的作品创作过程是一种对流行文化的 “消解” 的过程。儿时的玩具.时代的偶像、日常物品、流行人群等串联成了他创作的线索。画面因为对主体物色彩的多层次分割而显得迷离.同时却又因为分解之后更加丰富的色彩感而光彩夺目。”双重”的视觉感受其实是艺术家对于流行的记忆以及对当下流行文化体验的一种解读方式.这样的方式正好折射出活在当下的年青一代的生活心态。

      的作品一直以生命的探索为主题。这样的主题在艺术创作中由来已久,其实并不局限于当代艺术领域.但兰的创作却尤为特别。他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生命的个人化体验,他的所有作品均是在精细的图像设计之后,以个人多次手工化平涂完成的。艺术家在长期重复的色彩叠加的过程之中等待最华丽的结果的呈现,这个过程原本就是与生命体验意义联系在一起。

      林天禄的作品选择是人们熟知的流行元素,但他首先剔除了物质本身的色彩,将其还原于最为冷静的状态。这让观者在面对作品时得以主动抛弃原有的经验和判断,换位于其它角度去思考物质的本体意义。着眼于物质之外的关于事件主题的创作之时,他用了同样的表达方式。空间之中鲜有色彩,但却是生动活泼。由此看出艺术家希望通过自身的创作来突破常规的美学判断让人在归零”状态下去体验全新的美感。

      李波的作品元素取之于社会单元的新闻性话题,它们之间本无任何钩稽关系,却因 为戏剧化的偶然并置而产生出新的解读。他利用统一平涂的灰色块背景开辟出了-一个不带任何主观态度的表现空间,并将人物事件缩放成同等大小,描绘于同一水平线上,使观者有了一种自然阅读的可能性。其画面表达打破了-种寻常的社会体验方式.从而引伸出社会高速发展环境之下的更深层次思考。

       黄戈的作品中总是存在着一些游离的虚拟的人群,‘ 他们” 生活在光怪陆离而又虚空飘渺的生活空间之中。那是一种失去自我和灵魂飘浮的生存状态 . 黄戈作品提示出的是一 种社会的现实,但作品空间却是以一种眩目的、不真切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不是-种传统的提问的方式,而是利用本身的虚拟美感反向吸引观众从中体验。

        在周才敏的作品之中,庞大无比、质感坚硬、结构复杂的机器人形象占具了画面的绝大部分.而作为现实生活的主体操控者的人 却被迫挤在画面一角。 乍眼看去的精美画面其实暗藏紧张感,艺术家用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却描绘了作为工业产品、社会消费品的精美机器玩具,而将人类以简单而忽略的方式随意‘'丢置”于角落,让观者能在虚幻的美感之中警醒于深刻的社会现实。

       温晓雅的作品极具有时代感。当下的主题被艺术家敏感地捕捉。并以轻松活泼的 “色块” 语言方式跃然于画面之上。她的作品有一种不带任何负担的愉悦表达,以最为直接和轻松的方式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美学体验和观感。

      曾令馨的作品表现手法精致而绚丽,好似一场时尚的饕餮盛宴。她将个人对于‘美丽” 的梦想一股脑儿地挥洒于画面之上。 “珠宝”与“美女”是时尚界不可或缺的主题,曾令馨以它们作为流行文化的指标.巧妙地将生活元素整合贯穿于艺术创作之中,从而达成艺术与生活美学的完美结合。

     “美丽” 于大众文化而言是美好的精神词汇,而对于 艺术家的当代艺术创作而言则可以是-种创作的根源。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美感呈现,更多是对于艺术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及社会生态下的观念探讨。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将个人的美丽”体验充分绽放!

 

曾臻2008年6月于北京季节











Copyright © 201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ICPICPICPICPICP Website construction